2025 年的夏天,似乎比往年更添了几分沉重。8 月的娱乐圈,讣告接连传来,像一声声沉闷的钟鸣,撞碎了无数人的回忆,也让大众目光聚焦于艺人们光鲜背后的生存现状。从 52 岁猝然离世的汪峰乐队贝斯手韦国勇,到 86 岁安详辞世的 “如来佛祖” 朱龙广,再到 48 岁遗憾早逝的歌唱家解亚娇、35 岁突发心梗离开的哈萨克族歌手朴翔,短短半个月内,四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相继陨落,他们的故事里,藏着对艺术的执着,更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。
一、贝斯 “定海神针” 韦国勇:23 年伴汪峰,52 岁倒在热爱的舞台旁
8 月 15 日,汪峰的社交账号毫无征兆地更新。没有长篇悼文,只有一张黑白照片和短短六个字 ——“兄弟,一路走好”。这六个字,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在摇滚圈和歌迷群体中掀起惊涛骇浪。
照片中的男人,留着标志性的长发,微微低着头,双臂环抱着那把陪伴他多年的贝斯,手指悬在四根琴弦之上,仿佛下一秒,就能弹出震撼人心的低音。他不是别人,正是韦国勇,圈内人亲切称呼的 “伢子”,更是汪峰乐队 23 年来无可替代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在过去的 23 年里,无论是鸟巢体育场数万人山呼海啸的巅峰演出,还是小型 Livehouse 里汗水与激情交织的滚烫现场,只要汪峰站在舞台中央开口演唱,舞台左侧那个专注低头、与贝斯融为一体的身影,永远是韦国勇。他用贝斯为《春天里》《怒放的生命》《飞得更高》等一首首金曲搭建起坚实的骨架,却在 52 岁这年,仓促地谢幕离场。
消息传出时,无数人第一反应是 “不敢相信”。歌迷们疯狂在社交平台刷屏:“怎么会是伢子?上个月看昌乐演唱会视频,他状态还特别好!”“前阵子还有朋友说去他开的酒吧玩,他还即兴弹了段贝斯,怎么突然就没了?” 大家不愿意接受,那个能把《春天里》的贝斯弹得像深夜里温柔倾诉,能在《怒放的生命》高潮处稳稳托住汪峰嘶吼的 “摇滚老炮”,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离开。
韦国勇与汪峰的缘分,始于 2002 年。彼时,汪峰正处于音乐事业的上升期,急需一位功底扎实、风格契合的贝斯手。经人介绍,韦国勇加入乐队,这一合作,便是 23 年。在华语摇滚圈,“伢子” 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,但在业内,他的分量重得惊人。他的贝斯从不追求炫技,也不抢风头,更像是一栋房子深扎地下的钢筋,默默支撑起整首歌的节奏与灵魂。听过汪峰歌曲的人,或许记不清韦国勇的模样,却一定在不知不觉中,将他的贝斯声刻进了 DNA。
《飞得更高》前奏那几下沉稳有力的低音,是韦国勇用手指赋予的力量感,让 “想要飞翔” 的渴望有了坚实的根基;《春天里》舒缓的旋律下,他的贝斯如低吟的旁白,包裹着青春的遗憾与回忆的温度;《怒放的生命》唱到最激昂的时刻,他的琴弦依旧稳如磐石,将汪峰的情绪稳稳托住,不让这份 “怒放” 失了方向。他是舞台上最容易被忽略的存在,却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—— 少了他的贝斯,汪峰的歌,便少了那份直击人心的厚重。
对韦国勇而言,摇滚从来不止是谋生的饭碗,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。除了随汪峰乐队演出,他还组建了自己的 “大伢乐队”,在这支乐队里,他既是主唱,也是贝斯手。这支乐队充满了 “摇滚本色”:成员年龄跨度极大,从 20 岁的年轻乐手到 60 岁的资深老炮,大家因音乐结缘,不为流量,不追综艺,只在小酒吧、Livehouse 里尽情释放对音乐的热情。韦国勇常说:“玩音乐嘛,就是图个大家听得开心,我们演得过瘾。” 他们创作的《一切才刚刚开始》,节奏轻快,满是青春朝气,至今还活跃在不少音乐爱好者的歌单里。可如今再听那句 “未来还长,一切才刚刚开始”,只剩下无尽的惋惜与心疼。
舞台下的韦国勇,活得随性又真实。他在老家开了一家小酒吧,没有华丽的霓虹灯,没有顶级的音响设备,只有一个简单的舞台、一套略显陈旧的乐器,墙上贴满了各种演出海报和粉丝送的卡片。闲暇时,他会拿起贝斯即兴弹奏,台下坐着三五好友和慕名而来的粉丝,大家喝着啤酒,聊着音乐,便是最惬意的夜晚。2023 年底,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与韦国勇在酒吧的合照:照片里的他穿着简单的 T 恤,咧嘴大笑,眼神明亮,精神头十足,丝毫看不出半点病态。谁也没想到,这张笑容灿烂的照片,会成为许多人对他最后的记忆。
2025 年 4 月,在山东昌乐的一场演出中,韦国勇随汪峰乐队登台,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。从粉丝拍摄的视频里能看到,他手指在琴弦上灵活翻飞,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晃动,依旧是那个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 “贝斯狂魔”。可谁能预料到,仅仅四个月后,一场突发疾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。52 岁,对一位音乐人来说,正是经验与灵感并存的黄金年纪,还有无数旋律没来得及创作,还有无数舞台没来得及站上。汪峰后来在悼念文中写道:“23 年,每一场演出,每一段旋律,都有你的魂儿在。舞台左边,永远是你的地儿。” 简单的一句线 年的并肩情谊,也写满了无尽的思念。
韦国勇的离开,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,2025 年 8 月的艺术圈,噩耗接踵而至。
8 月 3 日,韦国勇离世前 12 天,一则让无数国人揪心的消息传来 —— 国家一级演员朱龙广,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,享年 86 岁。消息一出,《西游记》剧组的 “孙悟空” 六小龄童、“猪八戒” 马德华等老搭档纷纷发文悼念,社交平台评论区满是 “爷青结” 的叹息:“小时候总觉得,佛就该是朱龙广老师的样子,现在‘佛祖’真的归位了。”
提起朱龙广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,便是《西游记》里那位威严又慈悲的 “如来佛祖”。1982 年,杨洁导演筹备《西游记》时,为 “如来佛祖” 的选角犯了难。她面试了多位演员,有人气质过于威严却少了慈悲,有人性格温和却缺了佛祖的庄重,始终找不到最贴合的人选。直到有人向她推荐了朱龙广,杨洁导演见他第一眼,便拍板决定:“就是他了!”
朱龙广身高 1 米 8,身形挺拔,天庭饱满,不笑时自带威严气场,嘴角微微上扬时,又能透出几分温和与慈悲,活脱脱就是人们心中 “如来佛祖” 的模样。为了演好这个角色,朱龙广下了不少苦功。他专门跑到寺庙观察佛像,仔细琢磨佛祖低眉、含笑的细微表情;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声,反复调整语气,只为让台词既厚重又温和;就连坐姿、手势的角度,他都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几十遍,力求每个动作都充满 “佛气”。
当朱龙广身披袈裟、手持莲花,在 “灵山” 的金光中缓缓现身时,整个剧组都被震撼了 —— 他仿佛真的是从神话中走出来的佛祖。《西游记》播出后,朱龙广版 “如来佛祖” 迅速火遍大江南北,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了海外。有网友调侃:“有些寺庙里的佛像,画着画着就成了朱龙广老师的样子。” 更有趣的是,尼泊尔有民众看了《西游记》后,竟真的把朱龙广当成了 “活佛”,专门派人来到中国,想要邀请他去当地 “弘法”。最后还是剧组和相关部门反复解释,才化解了这场 “国际乌龙”。
其实,朱龙广的演艺生涯远不止 “如来佛祖” 这一个经典角色。上世纪 60 年代,他在电影《地道战》中饰演的民兵队长 “高传宝”,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,那句 “各小组注意,你们各自为战” 的台词,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。此后,他又在《三国演义》中饰演神医华佗,在《武则天》中演绎足智多谋的狄仁杰,每个角色都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。即便年过花甲,朱龙广也没有停下演艺的脚步,时常在影视剧中客串角色,用一辈子的时间,诠释了 “演员” 二字的重量。他的离开,不仅是一位老艺术家的落幕,更带走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。
朱龙广离世引发的怀旧热潮尚未平息,8 月 9 日清晨,安徽老家又传来一则噩耗 —— 著名歌唱家解亚娇因抢救无效去世,年仅 48 岁。消息由她的妹妹通过社交平台发布,直到这时,大家才知晓,这位始终笑容满面的女高音歌唱家,早已被病魔折磨了许久。
解亚娇的嗓音,被业内人士评价为 “天赐之声”。她毕业于齐鲁音乐学院,拥有一副清亮如泉的好嗓子,高音区既能空灵盘旋,又不失力量感,形成了 “民族唱法细腻、美声功底扎实” 的独特风格。2015 年,她凭借原创歌曲《望月情思》在央视新春原创音乐会上斩获大奖,这首歌不仅深受观众喜爱,还成为许多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。此外,解亚娇还曾担任《星光大道》评委,点评时既有专业深度,又充满温度,从不吝啬对年轻选手的鼓励;她还在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,将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。
谁也没想到,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歌唱家,生命会终止在 48 岁这个艺术生命最丰盈的年纪。据解亚娇的妹妹透露,悲剧的源头,竟是一场意外淋雨。2025 年 7 月初,解亚娇在外出时遭遇大雨,全身被淋透,随后引发感冒,进而转为新冠。起初,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小病,并未放在心上,依旧坚持教学、筹备演出。可长期连轴转的工作状态,早已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,抵抗力变得极差,最终导致并发症暴发,即便医生全力抢救,也没能留住她的生命。
与解亚娇合作过的音乐人、她的学生们,在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。“解老师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,总说‘要把最好的状态留给舞台和学生’,自己的事永远往后推。” 一位学生回忆道,“她备课永远是最认真的,就算身体不舒服,也从来不会缺课,总是强撑着给我们上课。”48 岁,本应是解亚娇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攀登的年纪,可她却带着未完成的热爱,永远离开了自己钟爱的舞台和学生。
就在解亚娇离世的前一天,8 月 8 日,新疆伊犁也传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—— 哈萨克族歌手朴翔突发心梗去世,年仅 35 岁。这个消息让整个音乐圈陷入震惊,那个在《中国好声音》舞台上用一首改编版《把悲伤留给自己》惊艳全场、被周杰伦称赞 “声音里有故事” 的年轻人,怎么会在最该追逐梦想的年纪,猝然离场?
朴翔的音乐之路,充满了对摇滚的热爱与执着。他出生在新疆伊犁的一个小城,16 岁时第一次接触吉他,便彻底迷上了摇滚。为了追寻音乐梦想,他不断打磨唱功和创作能力,2016 年,他站上《中国好声音》的舞台,抱着吉他,用沙哑又充满情感的嗓音,将《把悲伤留给自己》唱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—— 他把原曲的 “隐忍”,变成了充满力量的 “嘶吼”,瞬间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。周杰伦当场评价:“你的声音里有东西,能直抵人心。”
虽然朴翔最终没能在《中国好声音》的舞台上夺冠,但他的才华被更多人看见。此后,他陆续推出了《极无双》《伊犁河的月夜》等作品。其中,《极无双》将摇滚与民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,歌词里满是对家乡伊犁的热爱,以及对音乐梦想的坚守,深受粉丝喜爱。
在朋友和合作伙伴眼中,朴翔是出了名的 “拼命三郎”。为了写出一句满意的歌词,他能在工作室熬一整个通宵;为了调整一段编曲的细节,他会反复修改十几遍,直到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标准;即便只是小型演出,他也会提前几个小时到场彩排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。朋友们常劝他:“别这么拼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。” 可他总是笑着说:“年轻嘛,就该多努力,想把最好的音乐带给大家。”
谁也没想到,这份 “拼命”,最终却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35 岁,本该是歌手精力最充沛、舞台最耀眼的年纪,朴翔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停了下来。他的经纪人在悼念文中写道:“他总说,要把最好的音乐唱给听众听。现在,他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唱歌,希望那里有唱不完的歌等着他。”
韦国勇、朱龙广、解亚娇、朴翔,52 岁、86 岁、48 岁、35 岁,四个不同的年龄,四个不同的领域,却在同一个夏天,用生命写下了相似的故事。他们的离世原因看似各不相同 —— 突发疾病、年迈辞世、并发症、心梗,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,“拼命” 背后的健康透支,是他们共同的标签。这不是舞台上演绎的戏剧,而是现实给所有人敲响的警钟:当我们忙着追逐梦想、拼搏事业时,是否忽略了身体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?
在快节奏的当下,“拼命工作” 似乎成了一种 “荣耀”。在娱乐圈,这种 “拼命” 更是被无限放大 —— 为了赶行程,一天辗转多个城市,吃饭睡觉都成了 “奢侈”;为了呈现完美的舞台效果,熬夜排练、节食减肥成了常态;为了不被行业淘汰,即便身体不适,也强撑着完成工作。“年轻就是资本”“再扛一扛就过去了”,这些看似励志的话语,却成了透支健康的 “借口”。
可身体从不是 “铁打的”,它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需要定期保养、合理休息。韦国勇常年跟着乐队跑巡演,一场演出结束后,往往来不及休息,就要连夜赶往下一个城市,饮食不规律、作息紊乱成了常态;解亚娇既要兼顾教学,又要筹备演出,一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,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;朴翔为了音乐创作和演出,更是把工作室当成了家,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,身体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。他们的离世,看似是 “突发意外”,实则是长期健康透支后的 “必然结果”。
就像一位网友所说:“我们总以为,健康是理所当然的,总想着先拼事业、再享生活,可却忘了,没有健康,一切都是空谈。再伟大的梦想,再丰厚的财富,没有健康的身体去承载,都只是镜花水月。” 艺人们站在聚光灯下,享受着掌声与鲜花,可这份光鲜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付出,而健康,往往是他们最先牺牲的东西。
其实,守护健康从来不是一件复杂的事,它不需要昂贵的保健品,也不需要复杂的养生方法,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 “小事” 里。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,正是保护健康的关键。
别再把外卖、泡面当成 “主食”。外卖虽然方便,但往往存在油盐糖超标、食材不新鲜等问题;泡面更是缺乏营养,长期食用会导致身体营养失衡。尽量抽出时间自己做饭,哪怕只是简单的一碗杂粮粥、一份蔬菜沙拉,都比外卖、泡面更健康。同时,要保证饮食均衡 —— 每餐都要有新鲜的蔬菜、优质的蛋白质(如鸡蛋、牛奶、瘦肉)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,不要挑食、偏食,让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。
熬夜,是健康的 “头号杀手”。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,影响内分泌和新陈代谢,降低免疫力,增加患病风险。尽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,每天固定一个睡觉时间,比如晚上 11 点前入睡,早上 7 点左右起床,让身体形成规律的作息节奏。睡前尽量远离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,避免蓝光影响睡眠质量,可以通过阅读、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,帮助入睡。
ballbet贝博
很多人觉得 “运动 = 高强度锻炼”,其实不然。运动不需要你每天跑马拉松、去健身房撸铁,哪怕只是每天在小区里散步 20 分钟、在家做几组拉伸动作、跳一段轻松的健身操,甚至是工作间隙起身倒杯水时多走几步路,都能让身体动起来。对长期久坐的上班族或熬夜创作的艺人来说,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,转动一下脖子、伸展一下腰背,就能有效缓解肌肉僵硬,促进血液循环。
韦国勇常年在舞台上站立演出,看似有一定活动量,但巡演间隙的久坐赶路、演出后的疲惫休息,让他缺乏系统性的身体锻炼;朴翔沉浸创作时常常久坐不动,连基本的起身活动都忽略,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,长期积累便会让身体逐渐 “生锈”。相反,规律的轻度运动能像给身体 “上润滑油”—— 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抵抗力,还能缓解焦虑情绪,让大脑保持清醒。比如晨起后做一套简单的太极或瑜伽,既能唤醒身体机能,又能为一天的工作储备精力;睡前 1 小时进行慢走,还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,让身体在夜间得到更好的修复。
“没病就不用去医院”“体检只是浪费钱”,这种想法是很多人健康意识的 “盲区”,艺人群体因工作繁忙,更是容易忽略定期体检。但体检恰恰是健康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,它能像 “扫描仪” 一样,提前发现身体里隐藏的 “小隐患”—— 比如早期的血压异常、血糖波动,或是不易察觉的器官功能变化。朱龙广虽因年迈离世,但他晚年坚持定期体检,及时调整生活状态,让生命最后阶段保持了较好的质量;而解亚娇若能在日常体检中更早发现身体抵抗力下降的问题,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淋雨引发的连锁悲剧。
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,40 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,还应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专项检查项目,比如心血管检查、肿瘤筛查等。体检后不要只看 “合格” 结论,更要关注医生给出的健康建议 —— 哪怕只是 “建议减少熬夜”“注意补充维生素”,这些细节都是身体发出的 “温和提醒”。此外,身体出现 “小信号” 时千万别硬扛:持续的头晕、反复的胃疼、莫名的疲惫感,这些都不是 “忍忍就过去” 的小事,而是身体在求救。及时就医、遵医嘱调理,才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。
健康不仅是身体的无病无痛,更包括心理的轻松舒畅。在娱乐圈,艺人们面临着流量竞争、作品压力、舆论评价等多重负担,韦国勇要维持乐队稳定输出,解亚娇要兼顾教学与演出,朴翔要在音乐道路上突破自我,长期的精神紧绷会像 “隐形枷锁”,慢慢消耗身体的能量。学会适时 “暂停”,给心灵松绑,也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。
所谓 “暂停”,可能是放弃一场非必要的商演,给自己留出一天时间陪伴家人;也可能是在创作遇到瓶颈时,暂时放下乐器或手稿,去郊外爬山、去海边听浪,让自然治愈焦虑;甚至只是在忙碌的日程里,留出 10 分钟 “放空时间”,什么都不做,只专注于呼吸,让大脑从紧绷状态中抽离。赵雅芝曾在采访中提到,自己无论多忙都会每天留半小时阅读,这既是放松方式,也是给身心 “充电”;而韦国勇在酒吧里与朋友即兴弹唱的时光,其实也是他难得的 “心灵解压时刻”—— 只可惜这样的时刻,最终没能抵过长期巡演的疲惫。
健康从不是 “选择题”,而是 “必答题”。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改变,只需要把 “规律饮食、按时睡觉、适量运动、定期体检、学会暂停” 这些小事,融入每天的生活里。对艺人们来说,舞台上的光芒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支撑,才能唱完未完成的歌、演完没落幕的戏;对普通人而言,生活里的梦想与责任,也需要一副硬朗的身板来承载,才能走好漫长的人生路。
2025 年盛夏的这四场告别,是遗憾,更是警示 —— 别让 “等忙完这阵就休息” 变成永远的遗憾,别让 “等有时间再养生” 变成无法弥补的亏欠。健康从来没有 “来日方长”,只有 “当下珍惜”。愿每个人都能在追逐热爱的路上,守护好自己的健康,毕竟,只有活着,只有健康地活着,才能把未完成的故事继续写下去,把心中的热爱坚持到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